阿甘小说网 > 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 第276章 乱了,全乱了,魏王反了,蒙古也进来了!

第276章 乱了,全乱了,魏王反了,蒙古也进来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尽神器

一秒记住【阿甘小说网 www.agxsw.inf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为陆成安的儿子。

    苏灵然这会儿,真是忐忑不安。

    你说阿父大逆不道吧,以苏氏皇朝后人的角度来看,阿父的行为,一定是触碰到了身为皇室的底线。

    因为这是天然的冲突,位置上的对立。

    但是他的身份是大晟皇室。

    所以苏灵然能理解却不能接受百姓们为之起义。

    这是身份上的重要冲突。

    这次的局势太糟糕太糟糕,除非是阿母接替皇位,否则的话,大晟王朝根本就没有转机。

    在苏灵然的眼里,阿母的内政能力是非常强悍的。

    阿母一上去,民心的问题不用考虑,唯一要处理的就是内部关系的制衡,只要把群臣的利益先平衡住再尽可能降低民情舆论的压力,提高各地民心。

    适当找几个投机的商人,比如说那些趁乱抬高粮价的商人,将他们的财产填充国用,该赈灾的地方赈灾。

    阵痛的局势会好看很多。

    至于那些深谙‘为官之道’,烂掉了的群臣,暂时不要管他们。

    你先把一个团体把握住,解决掉一项问题后,再解决下一道问题。

    这会儿就该提民心,减少叛乱出现的概率。

    齐头并进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开花’。

    然而真正可恶的问题不在这里。

    现在的问题是,自己的阿父和阿母站在了对立面上,一方是起义军,一方是官府。

    要是感情破裂了,那他不是没了吗?

    苏灵然必须要想办法,要么是劝降阿母投靠阿父,要么就想办法帮助阿母说服阿父和四姨联手的起义军将他们招安。

    咱们是一家人,这可万万不能打起来啊。

    可是,进一步分析一下目前的局势。

    苏灵然个人觉得最好是做出抵抗的态势,打到能迎来谈判收尾的局势,这是最好的。

    毕竟阿父手下的兵想做什么,阿父不可能自由控制,私下发生一些扰民的事情,阿父能阻止吗?

    阻止不了。

    苏灵然也不能把命运赌在起义军的身上,不管是谁带领的起义军,在苏灵然眼里...这些子起义军,他们大多数都是军纪稀烂的。

    因为起义军为了聚集力量对抗官府,附近的土匪主动投靠,那都是愿意接纳的。

    可土匪就是土匪,加入起义军就是为了跟着抢一波吃肉喝汤。

    哪怕是阿父带的队伍。

    那不意味着苏灵然能相信阿父底下的队伍会不出现兵痞。

    就这个天崩局势,大批道德低野心高的人出现。

    苏灵然不敢在这种地方鲁莽地下定义。

    放弃抵抗找机会逃跑,就是把命运丢给别人了,还是得固守,如果能撑到四姨发来一封劝降书,在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和四姨汇合,那么不是不能投降。

    本质上,苏灵然也不想和阿父作对,而且四姨也对他很好,其次他认为没必要为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卖命。

    但凡有机会,苏灵然肯定是想要帮助阿母,重振母纲。

    可阿父这次和四姨的起事,实在是太凶猛了。

    哪怕阿母所在的位置作为陪都,是曾经大晟王朝使用过的国都。

    这地方各方面都很全面,有一个小朝廷,有很多地方大族在这边定居。

    那说句实话,也没有多少赢的机会。

    正因为这地方太全面了,所以很难齐心。

    每个人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远远没有起义军那股劲头。

    起义军的口号是什么,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打地主,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吃饱饭。

    有什么比这些东西更加纯粹?

    应天府这边完完全全都想着如何保全自己的家族力量,根本没有一致对外的态度趋势。

    你想让这帮子人卖血出力。

    苏灵然认为不现实。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阿母也不是皇位的继承人,只是皇室宗室。

    其实是不用为了当地的大家族们抛头颅洒热血。

    犯不着拼命。

    有这些小九九的苏灵然,心中自然是为阿父美言几句。

    宁王当然是知道应天府这边有燕王和成王她们,因为是带资入股的原因。

    在陆成安这边,宁王说话还是有份量的,她的派系在陆成安手下同样身居重职。

    心知陆成安心思的宁王,已经摸透了陆成安的喜好。

    而应天府这块地方很重要,只要盘踞下来,至少是有个划江而治的基本区域。

    这些回合的操作,宁王都是默默在陆成安旁边分担压力,也没有刻意去刷什么亲密度,随着立场上的高度贴合,其实情不自禁间,这个亲密度就往上走高了。

    宁王一直没有急着出手,就是想要憋一波大的。

    好几次模拟推演,陆成安都是迫于形势,为了不被皇室所猜忌而迎娶了她宁王。

    这种关系,政治上的属性太近了,先前宁王还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她见惯了底下的臣子为了家族利益而互相联姻。

    后来,宁王注意到陆成安似乎很不喜欢这种政治上的互相靠拢,哪怕在模拟推演之中,因为这种夫妻关系,陆成安很照顾她,但那种照顾也是相敬如宾的照顾。

    完全是因为她是陆成安的妻子,她为了陆成安生下了孩子,陆成安为了履行丈夫这个责任而好好照顾她们母子。

    这是责任捆绑,而恰好陆成安这个人很在乎这种责任。

    所以,这次宁王不想让陆成安有这种政治关系上的压力,不想拿责任去捆绑住他,只想以真心换真心。

    故此,宁王多做该做的事,少做一些闲事,等到合适的时机,她再向陆成安吐露出自己的心意。

    而画面上,陆成安手下的起义军已经掀起了新的风浪,但同时在陆成安的侧翼同样爆发了一场反叛中央朝廷的队伍。

    【正英十年六月,江西的魏王宣布以藩王之身决定造反,讨伐大晟皇室。】

    【她提出观点,认为现在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当朝天子德行有失,执政有缺,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安顿天下的百姓。】

    【“天子无德,我等应共伐之!”】

    【魏王一改先前的作风,很受当地的百姓拥立,在乱局之中,魏王世女多次劝魏王厚待百姓,曾经多次偷偷拿出王府中内帑的银子来购置粮食安抚当地的民心。】

    【在多地起义的情况下,江西局势稳定,民心安稳。】

    【和地方土司关系相融洽的情况下,魏王尽起两万江西乡勇,又有五千土司卫,盘踞江西,坐山观虎斗。】

    宁王一看这个位置突然出现了魏王的势力,整个人的背脊都是凉飕飕的。

    这距离陆成安的核心区域实在是太近太近了,而且魏王想要通过造反的方式起家,陆成安这块地方,是魏王一定要打下来的。

    魏王想成事,就一定得吞下陆成安的地盘。

    而现在起义军的主要兵力全都是朝着应天府靠拢,魏王说是要讨伐大晟皇室,但是禁不住她转变心意,突然抽那么一个冷刀子。

    选择反攻陆成安防守空虚的位置,那不是要糟糕了?

    这魏王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这个时机出现,踩的点未免也太好了。

    【正英十年六月,蒙古已经在草原上完成了大方向的立场统一,现任的可汗巴林·阿露娜认为自己是向大晟王朝朝贡的‘盟友’。】

    【如今大晟王朝蒙难,她愿意入关缓解危局。】

    【正英十年七月,蒙古率领大军朝着晋阳方向靠拢,在阿露娜确定了进攻方针的情况下,为了收拢当地百姓的民心,阿露娜极力要求麾下的队伍服从她的命令,不得擅开杀戒。】

    游牧民族的军纪和中原王朝的军纪是两种模式。

    这种纪律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军纪,要求不扰民、不抢百姓的财物。

    而是军队内部的令行禁止,保证统帅命令可以通畅执行的手段。

    战争保证战斗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纪律,所以在上位者发起了命令以后,一旦底下的部队触犯了首领给的指标,那就要军法伺候。

    如果首领下达命令态度很坚决,底下的人也不敢触犯这样的军令。

    【正英十年八月,晋阳等地因为瘟疫的问题人口大量流失,守军疲软无力,面对蒙古的到来,毫无反抗的意志力,很快就宣布了投降。】

    【在守军宣布投降以后,这些地方的百姓担忧蒙古人的残暴本性,纷纷选择逃亡,却没有想到在阿露娜的严苛要求下,蒙古士兵没有惊扰当地的百姓。】

    【少量的蒙古士兵在攻城成功后,产生了财迷心窍的想法,暗中剥削当地人的财物,而被阿露娜察觉后,她决定在晋阳城内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将这些散漫而不听军令的蒙古士卒当场处决。】

    【而阿露娜留了一支五千人的蒙古骑兵在晋阳等地防守驻扎。】

    【她积极鼓励当地的百姓重新投入生产之中并且将人口流失后到处废弃的荒田重新开荒分给了那些贫困的百姓。】

    蒙古的突然出没。

    让晋王的五千人在北方彻底出现了战力失衡的状态,在晋王面前,凉州的管氏是一家庞然大物,蒙古比之管氏,那更是强上不少。

    晋王只能退到下一道防线,暂时回到天京府做抵抗了。

    这会儿冲上去拼命,就跟送死没什么区别,死的毫无价值不说,还把最后的防守力量打没了。

    都不是鲁莽不鲁莽的问题,而是没有半点智力的策略了。

    而且,晋王现在都有孩子了,那就更不可能死在这种地方了。

    何况这会儿晋王已经出现了军饷断供的状况,而晋王也不能天天依靠着来打地方豪强的钱袋子来补充这方面的缺陷。

    这些都是临时的方案。

    固然晋王是团结了最下面的百姓来打中间的豪强,拉了当地的百姓来壮声势,团结了这部分人来当‘救济粮’的投名状,又找到了罪证配合当地百姓的舆论,让地方豪强硬吃了这一波闷亏。

    可晋王心里想的还是占一块地方,方便自产自足。

    巧合的是,晋王想要的这块地方,恰恰好也是晋阳,她也正在朝着晋阳的方向靠。

    但谁能想到会被蒙古人偷了桃子。

    晋王都想好了一万种治理晋阳的办法,想到了怎么提高民心,怎么让农民进入生产的状态到时候再给自己的军队制造粮食。

    毕竟晋阳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有一个不同的点,在于这块地,前些年刚遭受过瘟疫,这边的秩序有重塑的可能性,到处都有荒田可以分出来给流民用。

    给她晋王三年时机,没有秦王的经济支持,她都能自力更生来盘活北方局势。

    结果这种稍纵即逝的战机被蒙古人抢先了。

    这让晋王只能往后撤。

    可恨,本王憋。

    只要憋到我的好大儿成年!

    谁能是我敌手!

    晋王暂时决定忍一手,她先回京城看看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怎么秦王连前线官兵的军饷都没法补给。

    【正英十年九月,晋王在北方一边平叛,一边通过军事力量强迫当地的豪强世族为底下的百姓吐出粮食,短暂获得了一定民心依附的情况下,你观察到蒙古攻入晋阳,发觉北方的局面陷入了彻彻底底的混乱,大晟王朝更是彻底失去了掌控北方的能力,在失去地理优势,又缺少补给的情况下,你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只能被迫回到京城。】

    【回到京师,你大发雷霆,在皇宫之中质问秦王为什么应有的援军和粮草迟迟未到。】

    【秦王对此大为震惊,她道明情况,表示军饷一事,她绝无怠慢,分明派遣了底下的官员向你运粮。】

    【作为手上唯一一支军事力量,秦王再三声明她不可能放弃这支重要的部队。】

    秦王这个人说的话,晋王还是信的。

    至少在关键问题上,秦王不可能扯谎。

    但她运了粮车过来...可粮草和军饷都没有到她晋王的手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总不能这个粮草、军饷,凭空飞了吧?

    晋王这个暴躁脾气马上就上来了。

    彻查!

    必须给我查个水落石出为止!

    【正英十年十月,陆成安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经收拢了将近十万乡勇青壮之众,随后陆成安率众清缴了当地官府的库房,为这些乡勇分发了官兵的制服与武器,结果却发现库房之中很多的防具都是残次品,那些兵器更是生了铁锈,最终陆成安不得不弃用这些装备。】

    陆成安看到上面的信息,觉得自己是时候得找工匠发展一下装备了。

    现在是非常需要提升战斗力的阶段,其次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很重要。

    这些士兵在陆成安的眼里,至少不该死在装备烂这一点上。

    能提强度,陆成安肯定优先选择提强度。

    装备上去了,那么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也是在整体往上涨的。

    .....

    .....

    .....

    调作息,作息正常了马上就加更。